欢迎来到仿古金属瓦,铝瓦,铜瓦,寺庙瓦-陕西东申雕塑工艺有限公司

仿古金属瓦,铝瓦,铜瓦,寺庙瓦-陕西东申雕塑工艺有限公司

专业仿古瓦生产厂家

全国服务热线

17782967686 座机:029-84521182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文章出处:东申瓦业 人气:发表时间:2021-08-09 15:09
徐州古称彭城、涿鹿,是黄帝初都,彭祖故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4000多年的建城史。苏、鲁、豫、皖四省在此交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黄河古道横贯市区,京沪、陇海两大铁路交汇于此。交通方便,襟山带水,形胜险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有句民谣相传甚久:“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户部山原名南山,因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决堤,城区遭水患,徐州户部分司署为避水患迁至南山而得名。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本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可联系17782967686删除
 
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江苏徐州市区户部山上,从明末至民初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书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
 
户部山古建筑群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并有“里生外熟”的建筑方式。
 
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户部山古民居的屋脊也具有不同于南北方的中性美,线条即不像北方那样平铺直叙,上翘的弧度也没有南方建筑那么夸张。
 
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户部山古建筑作为依山而建的民居,“鸳鸯楼”的建筑形式成了户部山古民居的一大创举,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两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
 
户部山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十三个,古民居五百余间,包括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李家大楼、魏家园、闫家院、刘家院、老盐店等。
 
崔家大院
 
崔家大院是清朝时崔焘的故居,又称翰府,翰林是古代的官职,可以直接参与皇帝的重大决策,有较大的实权,号称“内相”。而崔家人诞生了两位翰林,在朝做官者有13人,由此可见家族的地位。
 
崔焘故居有上院和下院之分,由于下院正门两边原有两根数丈的旗杆,又名“功名旗杆”,在古代只有建立功名之后才可以立旗杆,为当时徐州之标识,又称“崔家旗杆”。大院原有清代老房子300余间,只存170间。上院之鸳鸯楼及西厅、下院的门楼依然保存。这是徐州历史上一处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也是户部山唯一的翰林府邸,至今保存较好。
 
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项羽戏马台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上镌“霸业雄风”。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重6.5吨,高2.25米,长1.91米,宽1.51米。鼎腹铸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戏马台鼎铭》铭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西两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
 
李蟠状元府
 
位于户部山南侧,是清代状元李蟠的府邸。李蟠,出身书香门第,聪颖好学而又乐于游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考中状元。李蟠是清朝百次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中唯一的徐州状元。
 
状元府原占地50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20平方米,背依戏马台,面朝玉钩路,由中、东、西三个院落组成,共有房屋100余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大门口原有两根旗杆和两个圆形石鼓,大门楼上迎面立着“状元及第”的匾额。正厅堂上横悬“鳌头独步”四个大字。至2005年,该府保存良好。
 
崔焘翰林府
 
道光年间,徐州崔家世代书香,诗礼人家,科甲鼎盛。明清两代,共有13人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五代为官宦。崔焘以廪生举孝廉方正,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人,道光九年成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选授河南通许县知县。
 
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徐州民俗博物馆
 
徐州民俗博物馆是以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余、翟两家大院为基础修建而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有古民居55套、163间。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布局巧妙,尤以鸳鸯楼别具一格。鸳鸯楼就是楼上楼下上下叠压,楼上的地板正好是楼下的屋顶,楼上的门面。
 
楼上的门面向朝西,楼下的门面向朝东,不见楼梯,其墙壁也采用“里生外熟”“生”是指墙壁内部砖坯块和泥土没有用火焙烧过,“熟”就是外面的砖块是用火焙烧过的,房间的特色是冬暖夏凉。
 
在民俗博物馆,陈列有徐州地区生产生活用品及民俗文物千余件,设有生活场景复原、婚俗生育、岁时节庆、地方戏曲、剪纸、香包、花灯、风筝等专题展厅,以及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场所等。经常举办地方戏曲、曲艺演出,邀请民间艺人表演绝活,举办斗鸡、斗蟋蟀大赛等,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朴实而浓郁的徐州民俗、民风、民情等。

 
 
权谨牌坊

 
 
权谨牌坊又称“权氏祠堂”,是徐州解放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权谨(1366-1442年),字仲常,徐州人,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之一,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牌坊原坐落在徐州市统一北街,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天启四年(1624年)圮于大水,清顺治初年奉旨重建,光绪年间修葺。原牌坊为前后两进院落,有门楼、享堂、左右厢房等。1980年,享堂、两厢房被拆,仅存硬山顶的门楼,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迁建于户部山东坡。
 
李家大楼
 
 
李家大楼(徐州第一楼)其主人李华甫是清朝末期一位有名的商人,弃商从政后定居户部山。大楼系两层楼房,小瓦覆顶,雕檐画栋,端庄肃穆,气派非凡。整个院落东西宽约33米,南北长约32米,拱券门廊,有山花、仿罗马式双柱。大门两侧为花厅,主楼为两层,木质地板,内有壁炉,并有3个楼梯。二楼的四周为阳台,阳台与门、窗相通。2003年,对廊院进行维修,大门南移3.3米。大楼面北背南,有拱形大门直对着门楼的入口。站在二楼上临窗南眺,可望云龙、凤凰二山及奎山塔风姿,俯视乾隆行宫、状元府与东汉彭城王墓近在咫尺,城南风光尽收眼底。
 
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郑家大院
 
位于户部山东,东邻状元街,西靠戏马台,南邻翟家院,北通权谨牌坊,为郑氏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在古庙的原址上所建,建筑坐西向东,有南北并列的两路二进院落,南院的游廊、主房和厢房四边相连,组成一座四合院,郑家大院庭院深深、雕栏锦屏、花团簇拥。郑氏是当时名噪州府的名门望族、真正的书香门第、典型的儒商。始祖郑茂芳,施财积德又勤俭持家,被誉为郑善人,至第七代传人郑孝理始购置户部山宅。院内有一棵树龄500年以上的银杏树。2005年,尚有50间房保持旧貌。
 
历经百年风雨摧残,遗存依在,它具有很高的地域文化研究价值,受到了国家重点保护。2006年5月25日,户部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州是华夏九州之一,是江苏最早出现的城池,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历朝历代都是繁华富饶之地。探寻徐州城的历史,可以到户部山古建筑群看看,藏着徐州城最为辉煌灿烂的过往。
 
此文关键词:古,建筑群,—,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见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