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瓦必知:中国古建筑常见几种基本形式
文章出处:东申瓦业 人气:发表时间:2023-09-27 18:20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珍宝,它们以独特精美的外观和建筑技艺令人惊叹。它们不仅代表着艺术与生活,更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
这些建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智慧精髓。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千年,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殿堂
殿堂是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
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
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不过在建筑组群中给建筑物命名仍有保持这种区分原则的。
塔
中国的古建筑往往只有一、两层,少数楼阁可以达到四、五层,在无数“匍匐”于地面的古建筑之中,唯有一种古建筑敢于向上突破它便是--塔。
塔原本产生于印度,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建筑,随着佛教的传入,它与中国本土的建筑形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类型。
亭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廊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廊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如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美化十分关键;园林中的游廊则可以划分景区,形成空间的变化,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即美人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
台榭
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最初的台榭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坛
坛,是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用的高台,以土和石筑就,也指佛教、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坛式建筑是为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如北京的社稷坛、天坛、月坛、日坛、先农坛等。
影壁
影壁,也称照壁,影墙、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影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有装饰的意义。
牌坊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
山西被誉为古建筑大省,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尤其是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多达120座,占到全国总量的75%以上。如今,这些饱经风霜的国宝级古建筑依然矗立在那里,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下一篇:古建筑的故事--关于吻兽 上一篇:古建筑知识讲堂:寺院建筑形态的变迁
此文关键词:选瓦,必知,中国,古建筑,常见,几种,基本,形式,
同类文章排行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明清官式建筑的色彩搭配
- 中国古建筑思想:中庸和谐、恒变兼容
-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 中国古建筑中的彻上明造、驼峰、藻井
- 中国古建用什么材料?古建的石制之美
- 解析古建筑防虫防腐的奇妙技法
- 一铃檐角自吟风——古建屋檐下的清音
- 古代为什么要有祠堂?
- 建筑文化 | 古建筑常见损坏及修缮方法
-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中的禅意文化